大醫院以解決疑難重症和急救為主,為了使醫療資源的使用更加合理高效,必須將那些危及生命的真正急診病患放在首位。(檔案照片)
中國籍女子在醫院因辱罵護士和警員而“聲名大噪”的新聞,輿論多聚焦於女子無理取鬧被繩之以法的情節,事件起因是在公立醫院看急診等候太久。此事過後,本地媒體也開始關注急診久等這一現象,並展開調查:急診等多久才算很久?
在大型公立醫院急診久等非個別現象,也非新加坡獨有,據說在加拿大公立醫院看急診等候時間更久。無獨有偶,一位來自中國的朋友,也曾因在公立醫院急診等候四小時而向筆者吐槽。在筆者看來,這更是因為國外特別是中國的新移民,對本地醫療和就醫方式不瞭解所致。
瞭解本地醫療體系的人都知道,像感冒發燒這種常見病,人們不會直接衝去大醫院。本地各區設有政府綜合診療所,私人家庭醫生的診所更是遍地都是,超過2000家。這些家庭醫生不但醫術靠譜,且看病費用相比大醫院急診也低廉得多,診所又在家門口或是附近,何苦衝向大醫院,費力費時又費錢?
新加坡早已建立了嚴格而有序的分級診療制度,頭痛發熱這類常見病,百分百已沉澱在社區,本地人早已習慣去綜合診療所或找家庭醫生。
大醫院以解決疑難重症和急救為主。當然,急診的急緩程度非患者所能分辨,遇到緊急情況直接衝去大醫院掛急診可以理解,但重點是作為大醫院,為了使醫療資源的使用更加合理高效,必須將那些危及生命的真正急診病患放在首位。誠如中央醫院緊急醫學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陳文傑副教授答覆《聯合早報》所說,醫院收到急診病患後,會按病情緊急程度從P1到P4分為四個級別,並優先處理最緊急的P1級病患。中國女子的情況若發生在本地人身上,估量傷勢後或許會去24小時診所看醫生,以便儘快得到處理。醫院的安排是公平且合情合理的。這是時間成本。
再看經濟成本。如我朋友所抱怨,他因頭痛發熱跑去中央醫院看急診,不僅等了四個小時,還花了一兩百元,“很不划算”。其實如果他有所瞭解,在住家附近看家庭醫生,可能只需50元左右。大醫院急診的收費設計,在筆者看來,一方面源於醫療資源緊缺,另一方面對非緊急常見病患者也或起到一定的阻攔作用。
為非緊急病患者設置一點“障礙”,也或是促使人們自主實施分級診療的一種考量。新加坡有序的分級診療,正是靠資源配置、制度設定及管理引導三管齊下共同促成的。試想,若病患每每衝去大醫院看急診付出的代價——無論是等候時間還是所付金錢,都和去社區診所差不多,還有多少人會留在社區呢?分級診療豈非要落空?
因此,以筆者看,無論是辱罵護士而觸法的中國女子還是我的中國朋友,他們的抱怨和不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本地醫療缺乏瞭解,並且把在中國看病的習慣帶來新加坡,與本地就醫秩序發生衝突所致。若是讓新移民對在本地看病的常識多些瞭解,相信有助於減少此類事件。
Tags:
;
;
;
;
News Article;
;
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
;
Lianhe Zaobao;
;
;
Emergency Medicine;
;
Patient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