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破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病况。好不容易渡过危险期的病患,一般须踏上一段充满挑战但又极其重要的康复之路。国立脑神经医学院医疗团队将为您详尽说明此病况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每100个人当中,大约有两到三个人会有脑动脉瘤。这是一种脑动脉壁上的隆起或膨胀的病况。大多数患者都不知道他们有动脉瘤,因为动脉瘤体积很小,而且通常不会造成任何健康问题。 但是每300人当中就有一人的动脉瘤会破裂,导致原本看似健康的一个人,突然出现危急病况。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脑神经外科高级顾问黄友富医生指出:“大约有三分之一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在送达医院之前就已经死亡,原因是因为大脑大量出血所导致的。不过也有一些患者则可能因为破裂的脑动脉瘤周围形成血块,而达到暂时止血的效果,这为我们提供契机为患者进行抢救。"
突发剧烈头痛是脑动脉破裂的主要症状,这种头痛通常被患者形容为“一辈子经历过最严重的头痛”,这也是提醒患者要直接到急诊部就诊的一个重要信号。
到达医院急诊部时
如果怀疑有动脉瘤破裂,就必须进行电脑断层扫描(CT),以检查是否有动脉瘤、脑出血和脑内液体积聚的情况。脑室是位于大脑中间的一个结构,会产生一种叫做人脑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 ,简称CSF)的透明液体,通常在大脑上方和内部流动,以保护和滋养大脑。
大多数脑动脉瘤都出现在大脑底部的动脉上。动脉瘤破裂后溢出的血液可能在大脑和颅骨之间的空间(称为蛛网膜下腔,因此这种病况蛛网膜下腔出血)扩散和凝结,覆盖脑组织的区域,妨碍人脑脊髓液循环。
黄医生指出:“随着液体累积,脑压增加,大脑可能遭到损害。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认哪个部位出现液体阻塞,然后在脑室中插入一根被称为脑室外引流导管(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简称EVD)的导管将液体排出。”
24至48小时内
一旦插入脑室外引流导管(若需要),病患将在加护病房受到密切监测,下来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治疗动脉瘤上。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介入神经放射学顾问萨拉瓦纳·古玛(Saravana Kumar)医生说:“血凝块只能暂时为动脉瘤止血,我们需要对动脉瘤进行治疗,以防止它再次破裂。治疗动脉瘤主要有两种方式: 通过血管内治疗或手术。医疗团队会根据动脉瘤在大脑中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以及病患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或其他因素,来判断最适合病患的治疗方式"。
动脉瘤破裂后4至14天
病患继续在加护病房接受监测,脑部血管每天都需进行超声波扫描,以检测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即血管痉挛(vasospasm)。此病症是因病患的血炎症(之前蛛网膜下腔出血渗漏出的血液所引起)以及身体释放出让动脉收紧和变窄的物质所导致的。 当血管明显收窄,流向大脑的血液减少,大脑就会缺少氧气和葡萄糖以致受伤。
神经科诊断实验室高级超声技师潘子群指出:“有大约50-70%的病患会在动脉瘤破裂后出现血管痉挛的情况。受影响的患者当中有一半会在4至14天内出现症状。我们每天在病患头部太阳穴(靠近耳朵的位置)进行超声波扫描,以检测血流速度的变化。扫描过程没有使用辐射,所以非常安全。一般来说,血管收得越紧,血管痉挛的程度就更严重,血流速度也会越快。”
治疗血管痉挛的方法
病患在加护病房接受监测期间,医护人员会给予病患预防血管痉挛的药物,为期21天。如果检测到明显的血管痉挛,则需开始进行额外的治疗,以提高血压从而改善大脑中的血流供应。不过对一些病患来说,这不足以治疗血管痉挛。
萨拉瓦纳医生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将药物直接注射到变窄的血管中,以‘放松’紧缩的血管壁,让血液能够更顺畅地流通。”他解释说:“我们会通过插入病患腹股沟动脉的导管输入药物,让药物通过导管到达大脑中血管痉挛部位。”
移除脑室外引流导管(EVD)
当病患病情稳定后,团队将评估是否还需要使用脑室外引流导管,把多余的脑积液引流体外。
黄医生指出:“在80%的病例中,脑室外引流导管可以成功撤除。不过有大约20% 的病例,脑液循环和吸收仍然不佳,需要插入一个永久性分流器,将脑液引到腹部,在那里被身体吸收。”
两周至两个月
一旦血管痉挛的风险过去,永久分流器被插入(若有必要),医疗重点就会转向帮助病患康复。这是病患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由康复专员负责协调。其中包括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语言治疗师、营养师和/或心理学家的治疗,医疗团队由哪些专员组成则视病患的需求而定。
一开始是在急诊医院住三周,然后是6至8周的住院康复治疗,之后病患就可以回家休养。
回家后继续康复治疗
一旦出院,病患将根据需求继续在家里和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病患还需要定期预约到专科门诊诊所让神经外科医生、介入神经放射科医生和专科护士复查,直到病患情况稳定后,便可以转介到普通科医生或综合诊所接受长期跟进治疗。
Tags:
;
Public;Patients;
;
Brain Aneurysm;
Publication;
;
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
NeusLink Newsletter;
;
;
;
Diagnostic & Interventional Imaging;
Patient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