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失智患者沟通时应采用温柔语调,使用简单字句,避免质疑或驳斥。 (iStock图片)
根据心理卫生学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兼高级专科顾问姚丰源医生的观察,公众对于失智症的认知症状(比如记忆力衰退)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但在如何与患者沟通方面,许多人仍感到陌生。
心理卫生学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兼高级专科顾问姚丰源医生:良好沟通是管控行为症状的关键,有助预防照护者倦怠。(心理卫生学院提供)
他相信:良好沟通是管控行为症状的关键,如能有效管理这些症状,不仅可以减少对相关药物的依赖,也有助于预防照护者倦怠(caregiver burnout)。
要掌握更好的沟通技巧,现在开始绝对不迟。姚丰源医生提醒:与患者沟通时一定要遵循三“不”。
不要居高临下。有些照护者把患者当小孩,语气居高临下,要求对方“听话”,甚至随意打岔,不让患者把话说完。即使出于好意,这样的沟通容易引发烦躁或焦虑,尤其对习惯“发号施令”的患者更为困扰。
不和患者争论何谓真实,或告知全盘真相。失智症患者常因记忆混乱“冤枉”家人,比如东西不见就指责家人偷窃。姚医生建议:照护者无需争辩或澄清,不如先认同患者的感受,让他知道你理解物品对他的意义,再协助一起寻找,比讲道理更有效。
不用艰涩难懂的字句。患者的注意力和语言能力可能不如以往,所以沟通方式越简单越好;患者如果不理解照护者想说什么,想当然容易心烦气躁。
新加坡中央医院老年病学顾问医生黄巧明(Rachel Ng)医生提出另一个必须注意的“不”。她提醒:不要频频测试患者的记忆力,或要求患者不断回想。这不仅会凸显他们的不足,还可能打击信心,甚至让他们觉得自己失败了。
黄医生说:“如果一直被提醒自己想不起来的事,感觉会很苦恼、痛苦,也可能造成患者的社交孤立、焦虑和抑郁。”
即使罹患失智症,患者仍能参与许多活动。家人的温柔陪伴不仅能减少社交孤立,也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iStock图片)
通过Play2Care app,用户可借助视频和游戏学习如何运用T.A.N.G.O.原则。(网路图片)
Play2Care是心理卫生学院与本地医疗科技公司Taggle合作研发的app,用户可通过视频和游戏学习运用T.A.N.G.O.(探戈)沟通策略。
T:Tender approach(温柔的关怀方式),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出耐心和支持,让患者感觉安心。
A:Acknowledge(认可),认可对方的情绪以及未能满足的需求。
N:No challenging(不质疑、不反驳), 患者说了不切实际的话也不要质疑他们的观点或说法,聆听即可。可提供适当提示,让他们知道正确的日期、时间或地点。
G:Get into simple conversation(开始简单的对话),使用患者熟悉的词汇或表达方法,简洁为佳。
O:Optimise environment(优化环境),调整居家环境能让患者感觉更自在,更容易维持独立生活能力,也有助于与他人更好交流。比如放置大尺寸,色彩对比强烈(contrasting colours,比如蓝搭橙;黄配紫)的时钟和日历,可避免患者与现实脱节。
▲照护者可使用的其他资源
新加坡失智症机构热线:63770700
24小时全国心理援助服务:1771(热线);66691771(WhatsApp短信);mindline.sg/fsmh(网站)
Contributed by
Keep Healthy With
© 2025 SingHealth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