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脏中心推新课程 培养心导管“专科护士”
25 Jul 2025 | Lianhe Zaobao

 

心导管室的医护团队在治疗病患时须紧密合作,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推出专门的心导管学培训课程,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首批学员包括竹脚妇幼医院诊断与介入放射部临床护士熊红芳(左二),以及国家心脏中心心导管室护士钟佩蕊(右二)。课程由国家心脏中心心内科高级顾问医生曾志扬助理教授(中)与国家心脏中心心导管室高级护士长张宝珍(左一)和国家心脏中心护理培训组助理护理主任蔡丽卿(右一)共同开发。 (张恺恩摄)

进行高难度的心脏医疗程序,除了执刀的医生,在旁协助的护士同样关键。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首次推出专门的心导管学培训课程,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让护士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

这项“心脏介入放射护理研究生证书课程”,今年3月首次开办,由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与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临床护理学院联合推出。参与护士将在心脏中心的心导管室,接受为期四个半月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训练。

国家心脏中心高级护士长(心导管室)张宝珍指出,心导管学(Cardiac Catheterisation)隶属放射科,主要通过医学影像配合微创或电流治疗,改善病患的心脏状况。由于心导管介入(intervention)的性质,与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不同,因此医护人员所需的技能也有所差异。

 

心导管程序通常由一名医生主刀,手术室护士(Scrub Nurse)和巡回护士(Circulating Nurse)等医护人员在旁协助。图为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团队进行心导管程序的情况。(张恺恩摄)

心导管室现有约10多名医生和30名护士,每周平均治疗约100名病患。过去,护士须先完成高级护理课程,再通过在职培训逐步积累经验,但这种方式缺乏系统化与结构化训练,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护理需求。

新课程能填补这一缺口,为护士提供涵盖心导管程序前后的各阶段培训,协助他们掌握处理高风险病患和紧急情况的能力,包括操作机械循环支持系统等先进设备。

学员在课程结束后须通过考核,才能取得证书,不仅提升临床能力,也有助于职业发展。

课程开放给已注册并持有效执业证书、且在介入放射或诊断影像科至少拥有一年经验的护士。首批四名学员分别来自国家心脏中心、新加坡中央医院和竹脚妇幼医院,未来也将逐步扩大至其他公共医疗机构。

拥有20多年护理经验的竹脚妇幼医院诊断与介入放射部临床护士熊红芳(49岁),是首批学员之一。她说:“课程让我更全面地了解心导管程序,也加强我在儿科以外的心脏护理知识。我对不同年龄层病患的护理知识更加深入,也促进了跨医院之间的知识交流。”

国家心脏中心副总裁、心导管室主任兼心内科高级顾问医生黄顺伦副教授指出,新课程是提升护士专业能力的重要一步,不但加强团队合作与沟通,更提升程序的精准度与病人安全,有助于推动心脏护理发展。

“在高运作量的心导管室中,每个团队成员都举足轻重,护士不仅是支援人员,更是程序成功的重要关键。”